10月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,未来经济走势如何?

10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,持续保持恢复态势。中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,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下,有利于为宏观经济的修复和实体消费场景的修复,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。

东西问 | 短评:与“时”应势,宜促中外文明互鉴

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:与“时”应势,宜促中外文明互鉴 中新社记者 文龙杰 中华文明是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、发展至今的文明。习近平总书记28日考察殷墟遗址…

国家发改委:中国物价平稳运行 “风景这边独好”

中国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牛育斌29日表示,在此情况下,中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,可谓“风景这边独好”。牛育斌在国家发改委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,近年来,官方在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的基础上,着力健全保供稳价体系。

【十年·中国观察】“小粉红”还是“躺平一代”?中国当代青年呈现多色光谱

以中国古代名画《千里江山图》为蓝本创作的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,2021年8月开始全国首轮巡演,演出50多场,好评如潮。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 当代中国青年的多元发展展示出自主自信,也在社会转型阵痛中直面挑战与考验。

习近平致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的贺信

70年来,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,坚持为侨服务,为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希望中新社以建社70周年为新的起点,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,加快融合发展,提高国际传播能力,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,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,为展现可信、可爱、可敬的中国形象,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,推动中外文明交流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强调 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

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在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之际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,向中新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祝贺。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,70年来,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,坚持为侨服务,为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近70个侨企、港澳企项目落地安徽 总投资约395亿元

(记者 张强)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“百家侨企”“百家港澳企”项目对接和巢湖侨创峰会2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。“百家港澳企”对接活动共签约37个项目,投资总额近301亿元,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。

中新社70年丨58年前,中新社专访了李四光……

好在《中国新闻》电讯稿刊封存时候标注有年份,吴育生老师找出1964年的所有稿刊,循目录和标题逐页寻找。稿刊为竖排,标注着“中国新闻社编印”,登记证为: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登记证新字第十五号,定价每份人民币一千元(折合现行人民币一角)、港币两角。

中新社70年丨中新视频的由来

中新社传统业务是文字通稿、图片通稿和专稿业务,视频新闻业务—“中新视频”是影视部同仁于2005-2007年集体摸索并创立的,于2009年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。让我感动且意外的是,国内二十多家分社社长无一例外地热情支持视频新闻业务的创建,都拨出专人从事视频新闻的采编。

中新社70年 | 从47个开始,走向新闻方阵最前排

“中国新闻广播电台”播发口语记录新闻,向香港、雅加达、吉隆坡、加尔各答、仰光、西贡、檀香山和墨尔本八个定点地区广播。调集众多海外华侨报人  1952年12月,中国新闻社正式组成领导班子,确定中新社组织领导人和组织机构:理事会和社务合一制,社长为理事会召集人。